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总会快递 > 正文

我校2012年工作成绩斐然

2013-03-15

2012年,我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的精神和部署,坚持走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推进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办学实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制定了提升综合实力规划,完成了“211工程”

三期建设总结验收等重大工作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成为自治区唯一一所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高校。这是继我校成为“211工程”建设院校、省部共建高校之后,获得的又一次重大建设发展机遇。我校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学校自身优势,按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着力改革”的原则,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制定了提升综合实力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大学文化建设等各类专项规划和推进工作方案,完成了2012—2015年资金规划的编制上报和修订完善工作,为提升综合实力,促进学校上质量、上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按照教育部部署和安排,我校对“211工程”三期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学校认真梳理和系统总结了“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和建设成效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子项目总结报告、审计报告、学校整体建设工作总结报告等材料并按时上报,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第三方验收。通过“211工程”建设,我校在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并取得了11项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有力地推进了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

2012年,我校认真做好省部共建工作,完成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立项、申报、总结和验收等工作。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

2012年,我校结合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及学校学科建设规划,依托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6名。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在职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有26名,选送20名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截至2012年底,校本部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由2011年的43.8%提高到49.7%。开展了2012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和“千人计划”、“草原英才”工程等各类人才奖项和资助基金的申报工作。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7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10人入选“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计划”、4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

学校根据国家有关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精神,结合实际,开展了理顺调整校内岗位津贴工作。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论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理顺调整校内岗位津贴暂行办法及补充规定,进一步建立起更加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学校加大了创新团队建设力度。目前我校共有2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有3个团队入选2011年度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团队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团队。我校被授予“十一五”自治区科技计划组织管理优秀团队奖。科研创新团队立项组织策划能力明显提升,集体科研攻关能力显著增强。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引领和支撑高质量的教学,新增了4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学校加强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保证培养质量基础上,切实做好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工作,加大了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新设了数学、增设了生态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增至6个。

——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2012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突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继续推进弹性学分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了本科生培养方案,加强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按照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管理办法对现设本科专业进行了审核整理并上传报批。加强了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了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加强了教学督导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组织开展了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和相关支撑数据的统计工作,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内蒙古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了学科建设,改革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升了培养质量。召开了学科建设与学位教育研讨会,对近年来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根据《内蒙古大学2008—2010年学科建设考核办法》,对16个签订建设任务书的单位进行了考核评估,并制定了奖励办法,对有关单位进行了奖励。组织参加了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工作,开展了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2008—2011年度建设情况的检查工作、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的评选推荐工作和我校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工作

修订了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开展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优化了课程体系,强化过程培养。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加强了研究生公共课建设和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提升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完成了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开展了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我校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201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考务管理先进单位”,被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为2012年度“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加强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加强了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工作,提高了民族教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在教材建设方面,有10部教材被批准为全国大中专院校蒙古文立项教材。在八省区第四届“八骏杯”蒙古文文学作品大赛高校组比赛中,有1部作品获得第一名、2部作品获得第二名、3部作品获得第三名、5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我校经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考点。

加大了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学历生、长期留学生所占比例稳步增加。完善了留学生培养制度,提高了留学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在2012年举行的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中,考试过关率达75%以上,有5名留学生获得高等A级证书。我校有15名留学生参加了第五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内蒙古赛区比赛,2名留学生参加了第五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总决赛,表现优异,充分展示了我校留学生教育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实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加强了专业和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加强了校企合作,加大了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强化了职业技能训练,切实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4%。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获得“公路工程综合甲级资质证书”,这是自治区首家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检测机构。继续教育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保证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寻求社会资源合作,拓展了非学历教育办学领域与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推动了艺术研究出成果、创作表演出精品,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作、表演实力明显增强。以迎评促建工作为重点,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为主线,积极推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深入发展。艺术学院学生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等省部级以上专业大赛中获得各类奖项30多项。

认真组织体育教学工作,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活跃了学生生活。

推进招生改革,加大了招生宣传,创新选拔方式,提高了生源质量。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完成了各类学生毕业资格审定、学位资格审定和授予的组织管理工作。

——提升了科研创新能力,增强了服务社会功能

2012年,我校扎实做好各类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工作,严把项目申报质量关,提升了项目申报立项成功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切实增强。加强了科研规划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加强了科研管理制度建设,起草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制定了理工科科研用房资源使用费收费暂行办法,修订了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了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做好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定期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开展了各级各类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项等工作。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家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转基因技术研发交流平台。“内蒙古自治区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云计算与服务软件工程实验室”被批准为自治区首批工程实验室。

学校认真落实“2011计划”,成立了“2011计划”领导小组,扎实推进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优势、整合学科力量,提前谋划推动优势学科、省部级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其他高校进行科研联合,牵头培育组建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并被自治区推荐参与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评审认定。应用性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有2项科研成果获得2011年度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研成果获得2011年度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包揽了2011年度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有1人获得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人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开放办学水平

2012年,我校与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起新的校际合作关系,深化了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国外高校的合作。启动了内蒙古大学“德国卓越名校硕士”项目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进了人才培养国际化。扎实推进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了引智工作,聘请了11名外籍专家。有14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2012年度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项目资格,20名学生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赴蒙古国立大学留学。有2个项目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引进国外技术项目”,1个项目被教育部批准为“促进与美大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共获得资助金额25万元。与日本大阪大学共同主办了“饮食与文化:城市少数民族的饮食变化及食品安全”学术会议;与台湾蒙藏基金会和自治区科协共同主办了“第九届海峡两岸沙尘与环境治理”学术研讨会,提升了国际学术影响。全年有149名教学科研人员出国访问交流合作,接待国外及港澳台来访385人。

国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深化。继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办好鄂尔多斯学院、满洲里学院和创业学院。加强了与全区12盟市的校地联络,建立了联络点。扎实开展校友工作,完成了校友会2012届毕业生校友班级理事聘任工作,成功召开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开通了校友会网站,进一步加强了区内外校友的组织联络。因校友工作突出,我校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增补为常务理事单位。加强了对外学术交流,全年承办和主办高水平学术会议22次,其中国际会议2次。

——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严格执行《内蒙古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社区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抓好学生日常管理、动态调研、军训、入学及离校教育等工作。强化了学生公寓管理,保证了宿舍安全、卫生,为学生营造了安全舒适的休息和学习环境。注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构建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三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了心理健康预警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召开了奖助学工作研讨会,完善了学生资助政策,加强了困难学生档案建设工作。

学校加强了就业创业培训和指导,继续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全力以赴促进学生就业。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有236人实现基层就业(本科生197人,研究生39人)。开展了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

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校本部学生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全国“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等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项103项。组织学生参加了“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唱给党”2012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活动、驻呼高校首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获得各类奖项30项。

——加强了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学校加强了财务制度建设,提高了办学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资产经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经营战略规划,加强了制度建设和对经营实体的监督,促进了校办产业规范运营和科学发展,提高了经营收益。新校区教辅及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内大圣牧高科有限公司示范牧场基本建成。进一步强化了审计工作对学校经济管理的监督和服务功能。

学校加强了后勤服务工作,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整合优化了内设机构,对服务中心科级干部和校医院领导班子实行了公开选聘上岗。开展了节约型校园建设,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降低了后勤服务运行成本。规范了用工管理,改善了服务设施,确保了饮食安全、宿舍教室卫生、水电气暖畅通,提升了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积极创建平安校园,调整优化了保卫处内设机构,增强了保卫力量,加强了南、东两个校区的人防、技防、物防建设。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网上舆情监控和值班工作。加强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了摸底排查活动。规范校园秩序管理,科学规划了行车路线和车辆停放,加强了校园交通疏导。深入开展了安全教育和消防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了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全年开展了6次安全大检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改造,完成了留学生公寓楼、老干部活动中心、学生公寓楼等40多项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程,保障了学校各单体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改善了校园道路状况。

学校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校本部共预订图书22747种/64728册,新增图书21628种/57322册,接收赠书1669种/2459册,全校印本馆藏达到274万册。续订中外文数据库40个,新开通试用数据库15个。继续开展蒙古文文献数字化建设与研发,完成了馆藏7000种/册印本蒙古文图书的电子书制作任务。向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提交数据4000条。积极开展科技查新、信息咨询、学科服务等工作,完成各类查新报告537项,增幅达37%。资源利用率和读者满意度持续提高,图书馆全年累计开放4673.5小时,接待读者120余万人次,为学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信息资源保障。加强了档案资源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成近70万页的馆藏档案全文数据库,收集各类档案7921件(件、份),整理12443卷(件)。

学校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内蒙古大学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和“内蒙古大学新一代可信任互联网实验网”2个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开展了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科研网(CERNET)主干网地区节点建设和维护工作。我校获批成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校园一卡通”一期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各个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三个校区间的电子消费和电子身份识别功能,贴近师生日常使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了学校管理运行效率。

学校进一步做好出版和学报工作。2012年,出版社共出版图书295种,其中新版图书166种,重印、再版图书129种。全年获得各类出版资助792万元,到账260万元。其中,有2个出版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分别获得资助金额610万元和82万元。2个项目入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的增补项目,自此我校共有7个项目入选。有1部作品获得第十一届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3种图书获得第二届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种图书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出版社获得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完成了《内蒙古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注重学报编辑工作质量。《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四届荣获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并首次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收录为来源期刊。

学校加强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本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与各单位签订2012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了对临时工、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等的管理与服务。我校被中共赛罕区委员会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共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工委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秀单位”。


上一条:我校3位教授当选为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代表、常委和专委会委员
下一条:我校3位教授当选为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代表、常委和专委会委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