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总会快递 > 正文

内大西阶梯教室

2015-01-13

1963年秋季,当我接到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心花怒放,兴奋得直跳高高。那时,只要你踏进大学的校门,毕业后就是国家的正式干部了。

开学后,我站在内蒙古大学的主楼前激动万分。对我这个没见过世面、住惯了土屋土墙土炕的集宁人来说,眼前高等学府的主楼是那么庄严,那么雄伟,那么神圣。我能坐在主楼的教室里学习,心里充满了自豪感、优越感、幸福感,激动得浑身涌起一股一股“青春浩气走千山”的活力……

主楼的底层,有个偌大的西阶梯教室。

西阶梯教室是个多功能教室,在这里举行学术讲座,开报告会,上共同课,多数时间是各系学生的自修室。

当时,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兼任内蒙古大学的校长。开学后,校长在西阶梯教室接见了入学的新生。我有幸近距离见到了乌兰夫校长,聆听了他的讲话。

正式上课以后,我发现大学和中学的课程安排不一样。中学上下午都有课,大学只是上午有课,下午基本没课,自修的时间很充裕。而西阶梯教室就成了学子们温习功课、做作业、读参考书、看课外读物的大课堂。

我们那时的大学生,自觉性高高的,学习气氛浓浓的,求知欲强强的,钻研精神劲劲的,惜时度日,甘愿吃苦,立志在求学的殿堂里塑造智慧的人生。

西阶梯教室的灯光彻夜通明。零点以后,前半夜自修的学子们回去了,后半夜自修的学子们又来了。

灯光下,一张张沉思的脸,一对对探索的眼,悟解教师的开导,思索智慧的哲理,把理解、领会、掌握的成果,写在作业本上。

理科学子在演算,文科学子在阅读。沙沙的动笔演算声,轻轻地默读翻书声,在西阶梯教室构成了一曲优美旋律,温馨、淡雅、舒缓、美妙……

在白亮白亮的灯光下,西阶梯教室显得特别静,静得格外雅。静得能听见针的落地声,雅得能听见花的绽放音。

在这仙境般的求知环境里,我每天来得早,回得晚。

晚饭后,我早早就来到了西阶梯教室,坐在我常坐的座位上,翻开课本,翻开参考书,翻开文学经典名著,边默读,边思考,边动笔。一科一科学,一门一门读,力争学深学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融会贯通,掌握要领,抓住核心,领会要义,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把知识真正学到手。

在西阶梯教室的灯光下,我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背了不少唐诗宋词元曲,体味诗意,悟解人生,分析结构,学习技巧,受益匪浅。《水浒》的人物性格,鲜明生动,百人百面;《红楼梦》的细腻描写,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寓智于谋,开启心智;《西游记》的神话,善恶分明,终成正果。唐诗的凝练,朗朗上口;宋词的深刻,画虎画骨;元曲的精短,写人写魂。《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场面,《静静的顿河》的草原风光,《巴黎圣母院》的人性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励志心歌,给我智慧,催我奋进。

在西阶梯教室的灯光下,我读鲁迅,见识了“人吃人”;我读茅盾,理解了尔虞我诈;我读巴金,看到了封建家庭的虚伪;我读老舍,悟到了贫民的无奈。

在西阶梯教室的灯光下,我伴着书,在静静地读,默默地思,慢慢地想,深深地悟。读着,思着,想着,心灵深处,仿佛闻到了春天的花香,看到了夏天的绿意,尝到了秋天的果味,感受了冬天的雪韵。

在西阶梯教室的灯光下,我们全班22为男女生的个子长高了,知识丰富了,悟性增强了,思想活跃了,理念更新了,友谊加深了。

飞雪迎春到。灯光下,我们结束了难忘的5年大学生活。走向了社会,走向了生活,开始了人生春天的起航。

灯光下,我班走出了曾任辽宁省文联主席的知名作家金河,他的获奖短篇小说《打鱼的和钓鱼的》,被《人民日报》转载;走出了报界的名人武春河,他曾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经济日报社的社长;走出了曾担任经济日报社总编辑的冯并,他获得了韬奋新闻奖;走出了研究生导师付义正,他出版的论著《鲁迅序跋解读》等专著,收到了学界的好评。

(转载于:《北方新报》2015年1月9日版,“草原往事”专栏)


上一条:我校隆重召开纪念于北辰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下一条:我校两名教授及一名校友荣获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