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行业精英 > 正文

李广志

2019-04-12

1C0ED

李广志:思念家乡的日本文化学者

少年的梦想

一篇处女作,时隔30 年后才发表,小说虽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但对于作者李广志来说,似乎像做完一件大事,他特意写一篇随感,以述情怀。

1981 年,就读于通辽县实验中学的李广志,刚刚15 岁,是一位文学青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苦思冥想写一篇短篇小说,投稿给《科尔沁文学》,本来抱着极大的希望,收到的却是退稿信。即便如此,他对文学的向往却一直没有减弱。此后,虽历经几次搬家和异地迁移,但他始终珍藏着这张退稿信和当初的手写原稿,这两件东西一直伴随他度过几十年的时光。2011 年,终于有杂志为其刊登那篇“处女作”,兴奋之余,他写了一篇《三十年的文学情怀》,以示纪念。

历史无法假设,而他依然愿意幻想,假如那篇处女作早在30 年前就与读者见面,也许他会拥有另一个世界。

李广志,蒙古族,1966 年9 月出生于原通辽县的一个干部家庭,兄弟五人,排行第三。从小随父母迁居多地,农村牧区和城市的生活给他的童年记忆留下深刻烙印。虽已离开家乡30 多年,每次回乡省亲,他都要忙里偷闲,去小时候曾生活过的“老家”走走,寻找记忆中的旧影。去年8月,他陪同老父亲逛早市,遇见少年时的王叔,写下《巧遇王叔》一文,深情地回忆起当年的岁月(该文刊登于2017 年8 月23 日《通辽日报》上)。

现为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日本研究所所长的李广志,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硕士生导师。1986 年,他以优秀的日语成绩考入内蒙古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从此开始了他的日本语言、文学、风俗、历史的研究之旅。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经贸厅直属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从事日语翻译工作。虽然身处优越的工作环境,但少年时的梦想,不时地提醒他不能走寻常路,读书、写作,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研究上有所成就,才是他追求的理想人生。后来,他到大学任教,迈上了教书育人和钻研学问的道路。

2002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呼和浩特,调到宁波大学任教。不久,又出国留学,就读于日本岩手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15 年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其研究方向为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思想与文化、以及民俗学等。此外,在中国文化对日本的传播领域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 多篇,编著、教材8 部,翻译了夏目漱石的名著《我是猫》,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遣唐使研究。与此同时,他的少年梦也从未停止,做学问的间隙,不忘创作,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等百余篇。

世界那么大

世界有多大?世界那么大!说其大,其大无疆;说其小,其小无界。如果说科尔沁草原给了他日后拼搏的能量蓄积,那么后来他所落脚的地域便给他提供了发挥才干的舞台。2006 年秋,李广志在日本度过一段不平凡的时光。由于他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学识及人生经验,在留学期间,当地有什么重大的中日交流活动,市观光局或翻译公司的人总会找到他,请他做翻译。

一日,翻译公司通知他,说是台湾某电视台要来拍节目,请他去帮忙。原来是台湾的电视台来日本要拍一部叫《世界那么大》的系列专题片。此节目已成为该台精品中文栏目,热播于港台等地,由著名主持人李佳豫主播。李佳豫一行6 人,一个导演,一个编剧,一个策划人,两个摄影师。他们来日本是想深入民间,探访自然与古迹,寻找日本文化之源,展现世界之奇妙。节目是即时拍摄,原声原貌,过后不再补充,现场表现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摄制组走进日本鬼怪大本营,揭开了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经典之作《远野物语》的真相,日本东北地区广泛信仰的“桑蚕神”与中国神话传说的“马头娘”极其相似,但仔细品味,又是似而非。不过,他们表达的都是桑蚕文化的传承。河童传说扑朔迷离,释放出一种浓浓的日本本土气息。河童有男有女有小孩儿,是一个族群。发现河童的老人,被供养在河童渊的小祠里,参拜者络绎不绝。

十几天的文化之旅,他和李佳豫的团队走遍岩手各地,记录了日本风土人情、饮食、及传统文化的精华。李广志凭借其对中日两国文化的深刻理解,配合李佳豫,解说、翻译、表演,随机应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节目组回到台湾后,制作了十几集《世界那么大》节目,当年12 月份黄金时段播出。

名著与翻译

读书与写作是李广志业余生活的主旋律,夏目漱石是他喜欢的作家,尤其爱读《我是猫》。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从鲁迅最初翻译其作品开始,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翻译和研究历史。在夏目漱石的众多作品中,《我是猫》的影响最大,部分章节已被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与其他作品相比,《我是猫》的翻译版本也最多。

大学二年级时,李广志在外文书店买到了日文原版的《我是猫》,从那以后,便喜欢上了这部作品。自己当了老师后,在大学的讲坛上,他也多次讲授过这部作品。

2016 年,李广志翻译的《我是猫》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时,恰逢夏目漱石逝世100 周年,日本学术界举行隆重纪念活动,缅怀这位杰出的文学家。同年12 月8 日至10 日,李广志受到邀请赴日,参加由日本朝日新闻社、岩波书店、国际交流基金和菲莉斯女学院大学共同举办的“夏目漱石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他作了《我是猫》在中国的翻译及影响的学术报告。他说:“《我是猫》是在漱石逝世后传入中国的,至今已近百年。翻译是个无限接近原文的‘再创作’过程,体现个性的语言和审美,千人千色,各具千秋。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百人阅读夏目漱石,心中会有百只猫,《我是猫》在中国,广受欢迎。”

此次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国内的学者只有他一人。2017 年1 月3 日的《朝日新闻》对会议盛况做了整版的报道,其中一个小标题借用了他的那句话:“百人阅读夏目漱石,心中会有百只猫”。

漫漫学海路

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于李广志来说,学海就是学术之海。他置身于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从不觉得辛苦,感到无比快乐。2017 年,他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遣唐使研究”获得立项。这给他的学术道路又加上一个沉重的砝码,自己的研究导向,得到权威的认可,也让他觉得责任重大。

他把日本遣唐使放在世界史的范畴来考察,突破了以往研究的局限,以大唐为中心的周边世界,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更深更广地揭示遣唐使的历史意义,对于今后研究唐代中日关系、东亚史乃至世界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李广志在日本发表的论文《宁波与遣唐使之路》,以一个地域为视角,揭示了唐日交往的一个侧面,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他用日文撰写,在日本发表的论文有10 余篇。为了解决一些学术上的难题,他几乎每年都要去日本考察、收集资料。

宁波是古代中日交通的口岸,遣唐使的登陆和离岸地,那里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他。他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史料,对中日两国历史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梳理脉络,还原真相,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宁波区域文化的新成果。

2018 年6 月29 日至7 月1 日,一个日本老年大学生团访问宁波,目的为研究中日宋代贸易与货币经济。5 位退休的老人组成考察团,沿着宁波与日本贸易往来的海上交通航线,乘船而来。他们在宁波考察“海丝”遗址,追寻中日交往的历史印记。起初,他们给有关部门发来电子邮件,希望在实地考察中得到专家的指导。于是,宁波与日本交往史研究专家李广志便成了这个考察团的“导游”。2018 年7 月2 日出版的《宁波晚报》,对此事作了专门报道,称作宁大老师给考察团当“导游”。

在学术研究领域,李广志经常告诫学子们:“集中一个领域或问题,潜心研究十年,最后想不成功都困难。”在学习的道路上,他始终认为自己才刚刚起步,下一个课题,永远是他追求的目标。

无论走到哪里,李广志都忘不了通辽这片热土。家乡人有要去日本求学的,只要找到他,他就会毫不吝啬地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帮助办理。经他介绍考上日本大学或研究生的内蒙古人就达十几位,有些人考上了博士,有些人留在日本工作。遇到蒙古族老乡时,他还会用那不太流利的蒙古语说上几句,他的心声为:生在哲里木,长在科尔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上一条:周志强
下一条:张海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