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名师风采 > 正文

周清澍

2016-12-23

1566B

周清澍,男,汉族,1931年12月出生于湖南武冈,1950年毕业于武冈洞庭中学,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从此步入历史学的研究领域。1951年入学不足一年时,见报载苏联莫斯科大学将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列入世界科学家之林,出于爱国热情,他开始对祖冲之进行了解和摸索研究,经过3年断断续续的努力,终于写成《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一文,被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发明和科学技术人物论集》,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是周清澍写作论文的尝试。1959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了李约瑟教授所著Science & Civilisation in China第三卷,其中的数学和天文学分卷皆将此文列入参考文献。

1953年春,周清澍被调出专学俄文;1954年他4年级时,又被调去马列主义学院专学世界近现代史;毕业后,留校作亚洲史(主要方向是印度)研究生。研究生期间所学方向转向外国,但仍保持从大学开始对中国民族史的兴趣,曾写过小册子《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未出版),1955年应约写成《汉藏两族人民历史悠久的友谊》一文,发表在次年的俄文版《人民中国》。

1957年,周清澍研究生毕业后留校。这年适逢内蒙古大学成立,由于对民族地区和民族史的特殊兴趣,他主动要求调往内大,从此开始在内蒙古的生活和工作。1979年他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8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1年最后一名博士生毕业,结束了教学生涯。他所培养的硕士、博士多在蒙元史研究领域取得丰厚成果,有的担当重要学术机构组织工作。

1959年年初,从农村下放归来,历史系成立5个教研室,周清澍被分配到蒙古史教研室,并在3月借调到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参加蒙古族简史的编写,于1963年内部印行。1961年他参加了中国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蒙古史讨论会,代表简史组作“蒙古社会如何向封建制度过渡的问题”的报告。同年冬,学校准备举办纪念成吉思汗学术研讨会,他为此搜集资料,潜心研究,写成《成吉思汗生年考》一文,经翁独健先生推荐,在《文史》创刊号发表。此文运用中、西及各民族史料和我国传统的考据方法,又同陈垣、黄侃等史学前辈的文章刊在一期,故颇引起学界注意。

1962年底,周清澍协助白音写成《〈蒙古源流〉初探》一文。他对难解的记述作了研究,写成札记2篇,其中“库腾汗——蒙藏关系最早的沟通者”一篇用蒙古、藏、汉文史料对照,阐明了阔端太子“在1239年前后与西藏确立主从关系的史实”,首次在我国明确,西藏归入祖国版图是在元太宗时期。

经历文革几年动荡之后,1971年学校复课。不久,学校派周清澍教授去北京联系参加《元史》的点校工作,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全体人员参加校勘。当时,《二十四史》的点校因毛主席的亲自过问,被看成国家大事;其中《元史》特难解难读,周清澍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点校本的出版备受关注,颇得好评。1974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续编范文澜著《中国通史》,周清澍参加第6册西夏、金末部分,于1979年出版;第7册(参写元代早期和少数民族部分)于1983年出版。

文革结束后,国家重视文化,兴修大典,周清澍教授应邀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担任《中国历史卷》元史分卷副主编并撰写16个词条;此后他又参编《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卷,担任副主编并撰写词条586条。1979年他参加了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当选为理事。10月,又应邀任中国中亚文化协会发起人,出席天津的成立大会,当选为常务理事。1980年他出席了中国元史研究会成立大会,1990年成立理事会,当选为理事和副理事长。1984年参加中国民族史学会首次工作会议,当选为理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周清澍教授就蒙古史中有关民族、地区、交通、历史地理等问题发表系列论文,如《元朝的蒙古族》、《从察罕脑儿看元代的伊克昭盟地区》、《元朝对唐努乌梁海及其周围地区的统治》、《读〈唐驳马简介〉的几点补充意见》、《对大青山后蒙元时代的汪古部》,就有关统治家族、族源、首领封王事迹与成吉思汗家族世代通婚的关系、领地和统治制度,在《文史》上发表系列论文。1985年在苏州元史研究会上提交《蒙元时期的陆路中西交通》的综论式长文。

周清澍教授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认为所研究的问题应不重复别人,力求发掘新的史料,有所创见或开拓新的领域。为了读书方便,他曾自编《元人文集版本目录》,1983年由南京大学出版。

1990年,周清澍教授应日本东洋文库的邀请,4-7月赴东京和京都进行研究。5月参加在早稻田大学召开的モンゴル学会春季学术研讨会,作《忽必烈潜藩新政的成效及其意义》的演讲,并先后访问了静嘉堂文库、国会文库、内阁文库和宫内省书陵厅,对所藏国内稀见古籍进行调查研究,其成果《日本所藏元人诗文集珍本》,先在东洋文库演讲,后发表在〈东洋文库书报〉第23号。1999年他应台湾清华大学邀请参加蒙元史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元桓州耶律家族史事汇证及契丹人的南迁》。

1994年,由周清澍教授负责主编《内蒙古历史地理》,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执笔金、元两代。1987年起,他陆续发表有关元史研究者钱大昕、张穆、李文田、沈曾植和洪钧的论文。20世纪90年代,就日本所藏元人诗文集珍本、元代汉籍在日本的流传和翻刻、建国前内蒙古的方志和元人文集的辑佚等问题作了文献学的研究。1995年,他参编的《中国通史》获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图书奖;主编的《内蒙古历史地理》,先获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又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学术著作优秀奖。199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图书奖。2001年内蒙古大学蒙古学中心为周清澍教授出版一部文集,名《元蒙史札》,共收文40篇。

21世纪伊始,周清澍教授笔耕不止,相继发表研究成果。论证郑天挺先生《明史》中的标点问题,发表《关于银定与歹成》(《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0年);提交南开大学举办的“马可波罗与十三世纪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题为《马可波罗书中的阿儿浑人和纳失失》的论文(《元史论丛》第八辑);2002年他参加中华书局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题目为《元史点校的经历和体会》,被收入次年8月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同年,发表《蒙元时期的粘合家族与开府彰德》(《中华文史论丛》总第六十七辑)和《大蒙古国时期地方儒学机构和学官的设立》与博士生赵琦协作,《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4期)。2005年发表《忽必烈早年的的活动和手迹》(《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1期);《〈全元文〉编撰大功告成》(《文汇读书周报》2005.11.11《新华文摘》总第349期2006.1期转载)。此外,因个人爱好发表了几篇与蒙古史无关的论文,如《论弢翁藏书》(《藏书家》2001年4期);《〈再生缘〉作者的母族桐乡汪氏》(《国学研究》第十二卷)等。

周清澍教授治学严谨,刻意求新,在蒙元史、文献学、版本目录学等领域多所创见,影响巨大且深远。先生授业解惑,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师德高尚,受益者难以回报。先生的教研经历和丰硕成果,无疑是内大值得珍惜和自豪的宝贵财富。


上一条:师树简
下一条:清格尔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