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男,汉族,1972年生,内蒙古镶黄旗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1991-1993在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完成大学学业,1996-1999在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无机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胡襄、刘树堂教授,1999-2002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无机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严纯华院士、孙聆东教授,2003.-2004在法国国立健康与医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Jean-Claude Voegel和Philippe Lavalle教授,2004-2006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Nomadics, Inc工作,任研究员,2006-至今任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9-至今兼任内蒙古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
现为内蒙古大学化学专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ACS Catalysi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二十余种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
先后在北京大学、法国和美国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在高新先进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及其交叉学科等研究领域多有创新。2006年,作为内蒙古大学重点引进的材料学科带头人,加入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投身科技创新和科研开发,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组建科研团队,搭建科研平台,创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针对内蒙古地区稀土资源高效利用和能源清洁转化催化技术开展研究,在稀土和半导体先进功能纳米材料的化学控制合成、结构物性调控及其在纳米光电器件、能源环境催化和生物医学制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累计参编专著4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系统性发表SCI收录期刊学术论文66篇,其中33篇论文发表在Chem. Mater. (IF 8.535)、Biomaterials (IF 8.312)、J. Biomed. Nanotechnol. (IF 7.578)、J. Mater. Chem. A、Chem. Commun. (IF 6.718)、Nanoscale (IF 6.739)、J. Catal. (IF 6.073)、Appl. Catal. B:Environ. (IF 6.007) 等影响因子大于3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总他引用率达1919次,他引次数超过150次的论文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有关半导体ZnO纳米结构形貌调控的论文,自2002年发表以来,单篇引用率超553次,相关半导体纳米发光材料在光电器件和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研究获200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先后受邀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学术会议讲学和作报告32余次,参加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25余次,12次受邀做做大会或分组邀请报告,带动了内蒙古大学高水平研究,对材料学科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学术知名度。【注: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科技论文统计,1998-2007年我国发表的累积被引用次数超过200次的论文化学(27篇)、物理学(17篇)、材料科学仅(6篇)、生物学(4篇)和医学(3篇)等学科】
张军教授首次利用微乳-溶剂热法合成了多种新颖的半导体纳米分形结构,率先提出了该类纳米分形结构的团聚-扩散结晶学形成机理,为研究介观尺度下材料结构、尺寸、维度和形貌与其物理化学特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模型。相关科研成果在Chem. 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系统性发表研究论文4篇,总他引高达923次,在国内外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开发出多种新型纳米材料控制合成技术和结构调控方法,构筑了系列具有多孔、分级、中空及核壳等结构的稀土及半导体纳米催化新材料,实现了该类纳米催化材料高效催化活性、高化学稳定性和多功能磁回收循环利用特性,解决了纳米催化材料易团聚、活性低、易中毒和无法回收利用的问题,并成功探索其在燃料电池、能源转化催化和环境污染物降解等领域的应用,部分成果正在进行放大试验。相关科研成果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连续发表22篇论文,其中发表于Nanoscale的论文被评为该期刊2013年10-12月10大受众最多的文章,发表于J. Mater. Chem. A(2篇)和CrystEngComm的文章被作为热点和封面进行专题介绍。首次开发了新型指纹高分辨显现提取用稀土及半导体荧光纳米印痕检测试剂和检测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已获2项国家授权专利,部分科研成果正在进行现场测试,预计会产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等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成果获评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本人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科技创新奖内蒙古、内蒙古大学校长励学奖、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奖、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自治区杰出科技引进人才奖、“内蒙古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内蒙古大学科技创新奖、内蒙古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奖等多项奖励。
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承担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及科研指导任务,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和科研指导能力,2006年内蒙古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上荣获理科第一名,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累计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42人、国家创新基金2组、校级创新基金1组。承担化学专业博士生、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生的指导工作,2名博士、20名硕士圆满完成学业,其中1名博士和1名硕士获内蒙古大学研究生科研最高奖励?内蒙古大学校长励学奖,4名硕士生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硕士毕业生。此外,2009年以来,兼任国际合作与交流任副处长,在外事管理、合作办学、引进国外智力以及服务学校外交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