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敦白音,男,1962年生,内蒙古奈曼旗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草原英才”称号,2015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七届学科评议组中国语言文学组成员。
1982—1986年在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开始,三次进藏,历时三年,在西藏大学藏语言文学系学习。1997—2002在内蒙古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3年9月至10月,2005年5月至7月先后两次赴英国剑桥大学,与该校学者们进行了有关蒙藏文化关系方面的合作研究。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赴日本大正大学综合佛教研究所访问学习。
多年来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艺学、宗教学等几个专业领域里招收培养了近50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科研涉及蒙藏文化关系,蒙古族佛教文学,尤其擅长于蒙古族藏文著作及佛教文献方面的搜集、整理翻译、科学研究等。
在历史的长河里蒙藏文化关系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一文化现象覆盖面很广,涉及佛教、哲学、语言、文学、艺术、绘画、医药、天文、历法、建筑等多种学科。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蒙古地区涌现出了许多精通藏文的高僧喇嘛,他们长途跋涉到西藏地区学习和吸收藏族文化,翻译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并用藏文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西藏和平解放时期,拉萨市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三大寺庙里就有500余名蒙古族格西喇嘛。这些人通晓印、藏五明,用藏文撰著了诸多典籍。据蒙古国学者C·官布扎布1959年的不完全统计,使用藏文著书立说的蒙古族作家有200余名,他们的500余卷典籍收藏于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北京的寺院、图书馆及蒙古、俄罗斯、德国、英国、印度等国家的各大图书馆。这些著作成为蒙藏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国内外诸多学者。但因缺少通晓蒙藏文的学者,此类研究一再拖延。1987年8月额尔敦白音经学校派遣前往拉萨西藏大学系统学习了藏语言文学和佛学理论。1992年9月至12月、1999年5月至11月他再次奔赴西藏大学学习藏语言文学和佛学专业的同时游遍藏区各大寺庙搜集蒙古族学者使用藏文撰著的典籍。他在拉萨一处发现了34位蒙古族喇嘛学者用藏文撰著的全集,共计100286页139卷。关于此次发现专家称“在一处发现蒙古族学者撰著的如此之多的藏文作品实属罕见,是蒙古学研究领域的值得庆贺的大事。”
他深知这些藏文著作的珍贵价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复制回来进行深入研究。18世纪青海蒙古族高僧学者松巴堪布·益西班觉的《诗镜所讲修饰法之比喻论·星宿妙鬘和异名简要·如意宝坠》和《修辞法简要·诗镜入门》等研究《诗镜论》的著作是以诗论诗,加注散文,对《诗镜论》做了多方阐述,因此被世人称为蒙古文论经典之作。《诗镜论》原属古代印度诗学理论,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也传到了蒙古地区,便成为蒙古族文学理论主要来源之一、历代蒙古族文论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原文用古藏文典籍形式撰写,所以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其尚未展开深入研究。
额尔敦白音的《松巴堪布诗学研究》共40万字,是一部原创性文论著作研究成果。译注加论著的形式,对松巴堪布上述两部著作做多视角整体观察,将其原著诗学观点予以理论的净化和逻辑的归拢,力争现代阐述。导师巴·格日勒图教授撰写的序文高度评价其创新突破之处。在导论部分里重点阐述了松巴堪布生平事迹、著作、学术成就的同时介绍了松巴堪布研究情况。藏文原著1056行488首诗的蒙古文译文部分是个开创性的翻译成果,翻译难度极大,因而学术价值更高。作者熟练掌握古藏文和梵文,以“信、达、雅”的标准翻译。译文准确、流畅、典雅,生动活拨,充分体现了原著以诗论诗的风格。在评注部分,作者运用以古释古的研究方法,对松巴堪布著作做了逐字逐句的注释和评论,多达1336条。有的条目字数长达2000余字,足为单篇成章,其评注也达到了精辟的地步。作者对原文涉及的宗教、文化、历史和诗学之术语、概念、范畴及所涉及到的经文、典故、神佛、人物、事件甚至成语词藻逐一予以释,不时予以点评。其中不乏独到见解和创新突破之处。释文对文献学、注释学和诗学理论研究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松巴堪布诗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研究蒙古族藏文诗论的著作,填补了蒙古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项空白。这不仅对整个蒙古学的深入与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切也对国际藏学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学术专著《松巴堪布诗学研究》一书2006年出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学科优秀成果及首届政府奖二等奖。
在西藏期间额尔敦白音从哲蚌寺发现了清代著名的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藏文传记并将其带回内蒙古。奈曼陀音占布拉道尔吉不仅是一位佛学家、诗人、美术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蒙医药学家。他毕生撰写了众多有关大小五明的著作,其中大小《美丽的眼缀》(《蒙药正典》)被成为《蒙医药学三大经典著作之一》或《三大杰作之一》,成为后人学习使用蒙医药学的蓝本。国内外学者把这一杰作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相提并论,称为蒙医药史上的一号人物。2008年占布拉道尔吉追认为“蒙古族十大杰出科学家之一”。但是研究者们尚无找到生卒年代的真凭实据和详细的传记,此人的生平成为了一个谜。本世纪初作者在拉萨惊奇地发现了扎木央普日来于1871年撰写的奈曼陀音占布拉道尔吉传记《我主金刚持叶希东日布丹毕扎拉赞吉祥之自行(传)注疏·唤醒今世长梦之如意宝》一文和他的全集。因传记用古藏文所撰,韵文和散文并用,而且佛教术语和梵文较多,普通人难以阅读理解,又给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作者利用近三年的时间,采取了译、注、评三维一体的研究,达到了创新突破的目的。内蒙古医学院国医大师巴·吉格木德教授和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内蒙古大学贾拉森教授撰写了序论,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盼望已久的新发现,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填补了蒙古学领域里的一个空白,解决了一个学术难题”。 2009年额尔敦白音的学术专著《〈占布拉道尔吉传〉研究》问世,填补了蒙古族医学史上的一项空白。同年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卫生厅、内蒙古民族大学、奈曼旗人民政府联合于2009年11月28-30日在奈曼旗大沁他拉镇举办了《全国首届占布拉道尔吉暨奈曼历史文化研讨会》,200余人参加,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0年《〈占布拉道尔吉传〉研究》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
近几年他主持完成了学校、自治区、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众多项目。他参与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挖掘整理研究蒙古族历代文论》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内蒙古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辞书《蒙古学百科全书·文学卷》的编撰工作、2003 - 2008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诗镜论〉及其蒙古族诗学研究研究》,2010-2015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萨班〈智者入门〉综合研究》等国家和教育部课题。2015年承担自治区民委项目《译注藏文经典版本“格萨尔”三部。2010—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蒙藏诗学关系研究》,其最终学术成果—《贡嘎坚赞< 智者入门>与阿旺丹达< 嘉言日光>之比较研究》,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成果首次系统比较研究了藏族高僧萨迦班智达与蒙古族高僧拉然巴阿旺丹达关于创作、讲经、辩论三德理论的同时,论述了各自在蒙藏诗学理论的奠定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相关专家认为,该成果不仅对蒙藏诗学关系,而且对蒙藏宗教学、教育学、文化历史、蒙藏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蒙古族高僧的藏文创作从13世纪上中叶开始,历经元、明、清三代,已有800余年的历史。这些涉及到哲学、语言、文学、历史、艺术、数学、医学、历算、天文等卷帙浩繁的藏文典籍,是蒙藏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蒙古学研究上有新的突破,这些文献资料是个绝对是一座宝库。但是由于岁月的洗刷和储藏条件的限制很多文献面临丢失的危险,保护、挖掘、抢救和研究工作迫在眉睫。2015年额尔敦白音牵头组织四个国家的蒙、藏、汉等多民族众多学者组成课题组,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古族藏文典籍挖掘、整理与研究”这一极为庞大的文化工程。在国内各寺庙、图书馆及蒙古、俄罗斯、英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外寺庙以及图书馆全面收集蒙古族藏文典籍,对其分类、编目、制作电子版,将它们组织建设成可检索的较全面的资料库,建立国内外有影响的蒙古族藏文典籍资料基地。与此同时运用文献目录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社会学、比较文化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挖掘蒙古族藏文典籍的精粹及理论价值。
作为大学教授他不只埋头于科研工作,而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他担任本科生《文学概论》、《蒙古族佛教文学》等课程的同时讲授硕士生、博士生《文艺学原理》、《蒙藏文化关系研究》、《诗镜论》、《蒙古历代文论研究》等课程。他研究授课对象,因人而异地传授各类知识,尤其他讲授的课大多涉及蒙藏文化关系方面的内容,而有关此类知识的书籍甚少,他收集阅读了大量藏文汉文书籍资料,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他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艺学、宗教学等几个专业领域里招收培养了近50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认为“前人智慧的结晶文献典籍,遍布于国内外,这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为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收集它并培养有关学者的事项已迫在眉睫”。在他不断努力拼搏下,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藏文化关系、蒙古族佛教文化及文献研究队伍逐渐形成,2015年他带领的“蒙古族藏文著作研究创新人才团队”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草原英才”团队。额尔敦白音被评为2008—2010年度内蒙古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额尔敦白音现任内蒙古大学二级教授、内蒙古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西藏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客座教授,蒙古国科学院语言文学院主办的《藏学研究》学术刊物海外编委。他除了经常到国内高等院校进行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以外,还赴英国、日本、俄罗斯、蒙古等国进行学术访问、参加各种的学术会议,为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贡献,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